不虛美,不隱惡,故謂之實錄。

史家之絕唱,無韻之離騷。


《史記》,被列為“二十四史”之首,最初稱為《太史公書》或《太史公記》《太史記》,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,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,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,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三千多年的歷史。

《史記》不僅是司馬遷畢生心血的結(jié)晶,更是中華文明的瑰寶,對后世史學和文學的發(fā)展都產(chǎn)生了深遠影響。翻開《史記》,三千年歷史的風云變幻在指尖流淌,我們仿佛推開了一扇通往古老華夏的大門。一起走進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,開啟這本鴻篇巨著的聽書之旅。


《史記》

有聲原著,重溫經(jīng)典。

讀《史記》,先讀經(jīng)典原著,回到文字本身,去真正觸摸到歷史的溫度,體驗文言文的韻律之美。無論是“項莊舞劍,意在沛公”的緊張,“風蕭蕭兮易水寒”的悲壯,還是“舉世皆濁我獨清”的孤獨堅守,當演播的聲音在腦海中形成生動的畫面,便開始體會到《史記》原始本真的魅力。

640.png

《史記》全書包括十二本紀(記歷代帝王政績)、三十世家(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、勛貴興亡)、七十列傳(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,主要敘人臣,其中最后一篇為自序)、十表(大事年表)、八書(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、樂、音律、歷法、天文、封禪、水利、財用)。


《名家談史記》

深度對話,聆聽大師.

聽完原著,面對晦澀難懂的文言文,是否會有很多疑問?那便帶著這些問題去聽課,通過學者的獨特視角,學會捕捉《史記》中藏著的深刻奧秘。韓兆琦教授將為大家系統(tǒng)解讀,指導(dǎo)人們怎樣看待《史記》、怎樣讀《史記》、怎樣從《史記》中汲取知識和營養(yǎng)。

司馬遷為何要究天人之際,通古今之變,成一家之言,忍辱負重寫《史記》?應(yīng)該如何看待《史記》的真實性?《史記》包含了哪些進步思想?使用了哪些藝術(shù)手法?對后世小說、散文、戲劇有哪些影響?為什么說《史記》是中國與世界傳記文學是師祖?……


《小學生也能輕松讀史記》

親子共讀,史記輕松讀。

這部專為少年兒童打造的聽書,將《史記》趣味改編,把原著的精華提煉成適合孩子吸收的養(yǎng)分,歷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,而是充滿想象力的冒險。這種從原典到延伸的閱讀路徑,既尊重經(jīng)典又充滿創(chuàng)意,更能引導(dǎo)孩子主動思考歷史與現(xiàn)實的聯(lián)系,領(lǐng)悟《史記》的文化內(nèi)涵。

640 (1).png

400多位歷史人物、500多個國學常識、3000年的精彩故事,作者用生動的白話譯述出來,結(jié)合語文、歷史、地理等多學科知識拓展解讀,讓小學生也能輕松讀《史記》。


24小時書房開放時間:8:30——24:00
圖書館開館時間:上午8:30——11:30,下午14:30——17:30

圖書館地址:建湖縣湖中南路文化藝術(shù)中心B座圖書館